— 咨詢熱線 —0537-4541777
網(wǎng)站首頁 公司概況 古建學苑 工程縮影 金德工匠 公司新聞 公司視頻 美麗家園 金德藝苑 公輸堂風 魯郡藝術(shù) 聯(lián)系我們
咨詢熱線
0537-4541777
地址:山東省曲阜市小雪街道辦事處青年路東首
郵箱:sdjindejz@163.com

古建學苑

當前位置:首頁 > 古建學苑

【建筑文化】古建筑上“紋”的藝術(shù)
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1-14 點擊量:667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2941.jpg

如果用一個詞去形容古建筑的華美,恐怕大多數(shù)人的回答就是“雕梁畫棟”,而它所代表的,便是“紋”的藝術(shù)。

事實上,“紋”的形象不只是出現(xiàn)于梁枋、雀替等常見部件上,在天花板、門窗甚至丹陛石上都有廣泛分布。在古代,為建筑賦予大面積的紋飾是項浩大而繁復的工程,普通民眾基本無力承擔其耗費,故“紋”的裝飾多出現(xiàn)于皇家宮殿、陵寢、園林或廟宇等建筑中。

敦煌見證

敦煌地處河西走廊,自古便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之地。敦煌壁畫紋飾的演進過程很好地反映了中國建筑紋飾的發(fā)展史。

卷草紋是一種植物花紋,在希臘羅馬的古建筑中被廣泛應(yīng)用,且多為石雕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2957.jpg

然而,當卷草紋沿著絲綢之路傳至敦煌后,情況發(fā)生了變化。首先是環(huán)境變了:敦煌的石頭是酥軟的,無法雕刻,只能畫上去。其次是工匠變了:制作者不再是外國人,而是中國本土的工匠。中國工匠不熟悉卷草紋,他們所熟悉的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云紋、龍紋。因此在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他們將西方卷草紋與中國本土紋飾進行了融合,逐漸形成了兼具中西特點的新式花紋。到了唐代,這種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,形成了獨特的“唐草”,它被公認為中國裝飾花紋的巔峰之作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07.jpg

敦煌壁畫中的紋飾,早期具有濃郁的西域色彩,到了盛唐之后,花紋就具有了中國形式。敦煌紋飾的演進過程,鮮明地體現(xiàn)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,而這也是中國建筑紋飾發(fā)展的重要影響因素。

龍的世界

龍,自西漢武帝時起便成為皇權(quán)的象征,因此宮殿建筑中使用最多的紋飾母題就是龍紋。這里以故宮太和殿為例,向讀者展示一個龍的世界。

從正面走近大殿,作為皇帝的御道,殿前的丹陛石上雕刻著九條龍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17.jpg

走上臺階,可以看到門與梁枋上分布著多組雙龍戲珠圖案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21.jpg

格扇上,裙板上是雙龍戲珠,絳環(huán)板上是一條龍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28.jpg

甚至連固定格扇的銅葉上也印著龍紋。

進入殿內(nèi),龍座前面有六根盤龍金柱,梁枋上是雙龍戲珠,井字天花(即天花板上有一個個小方格)每一格里都有團龍圖樣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32.jpg

天花板中央的藻井里,還有一條大龍嘴里叼著七顆寶珠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36.jpg

整個太和殿里共多少條龍呢?據(jù)說有人數(shù)過,是12654條。雖然未必準確,但確實反映了高等級宮廷建筑紋飾“龍?zhí)忑埖亍钡木跋蟆?/span>

云端雀舞

當你走近一幢華麗或精致的古建筑時,如果你把視線偏離屋頂、門窗這些主要部分,轉(zhuǎn)而看向梁枋與柱子的交界處,可能會看到兩個如下形狀的構(gòu)件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41.jpg

在明清建筑中,這兩個默默拱衛(wèi)著梁枋的小家伙就是“雀替”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44.jpg

雀替雖是小部件,但卻兼具承重和裝飾的功用。雀替可分為大雀替、通雀替、騎馬雀替、掛落和龍門雀替。

雀替的力學功能是最基礎(chǔ)的,而美學作用則是在發(fā)展過程中逐漸豐富起來的。明代以前的雀替,最多也只有些許彩繪,基本沒有雕飾。到了明代,不僅保留了彩繪,而且增加了云紋、卷草紋的雕飾。清代中期以后,不僅彩繪更加豐富絢麗,還出現(xiàn)了龍、鳥、花草等多樣的雕飾,美學價值更為凸顯。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48.jpg

貼金云龍掛落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52.jpg

騎馬雀替紋飾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55.jpg

龍門雀替紋飾

微信圖片_20200114113058.jpg

版權(quán)所有:山東金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技術(shù)支持:[麥田網(wǎng)絡(luò)]  魯ICP備15024231號  訪問量:網(wǎng)站計數(shù)器